儿童电影《远山花开》获专家好评:具有现实意义的感人作
2023-05-11 12:05:15 电影资讯 作者:王东东
文章主要介绍的是儿童电影《远山花开》获专家好评:具有现实意义的感人作品相关内容!
2月21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呵护的现实主义电影《远山花开》专家观摩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等专家学者出席。大家认为该片关注陕西山村留守儿童,是一部有温度、接地气、具有现实意义、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是陕西电影人在新时代奉献给观众的一部优秀影片。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电影报》主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学术活动部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承办。电影《远山花开》是陕西省2022年重大文化精品项目,改编自陕西青年作家王洁的长篇小说《花开有声》,由西安嘉方影视公司出品,刘全玮执导,王洁、马秀华担任编剧,林婉盈、王钢、蒋昊伦主演,讲述了来自江苏南京的支教老师刘晓慧和陕西秦岭深处的大麦村的张承峰等一群留守儿童之间关于爱和成长的故事。今年初,该片曾在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展映,赢得观众好评。
陕西省商洛市委宣传部部长贾永安介绍,《远山花开》拍摄地和故事的很多背景都跟商洛密切相关, “《远山花开》是聚焦当下时代的题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苏陕协作,聚焦留守儿童,是很难的。故事的发生地是商洛市正安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乡村儿童情感教育缺失的问题,其中有一种情怀和精神,也是对商洛的厚爱和关怀。”
《远山花开》导演刘全玮透露,这部小成本的电影在真实上下了功夫,力求达到人物真实、故事真实、场景真实、情感真实,“片中小学的选景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小演员是在整个陕西海选的,一部分是从西安选的,他们面对镜头有些经验;一部分是当地学校的小学生,他们本身有质感,说话也不是特别利索,但很真实;还有一部分是真正的留守儿童,作为背景人物出现。我们提前两个星期让演员在一起培训。这些小演员真得特别好,让我特别感动。”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表示,《远山花开》不仅是一部完全适合儿童观看的影片,对成人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是很有诚意的一部电影。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认为,这部影片是原始生活模式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乡愁记忆,“大家经常说要为历史画像,要为时代立碑,这部电影就是如此。影片中的人物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折射出来让人感动的人物和故事,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认为,《远山花开》以现实主义的笔触直面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呵护的缺失,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传统家庭为城市建设艰辛付出后产生的家庭情感创伤,提出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与精神和心理扶贫的重要问题。“影片以深情的影像语言和场面调度,描述了城市支教老师刘晓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细致关爱和情感抚慰,展现了不同于旧式农村教育方法的崭新教育理念,以师生平等的关系设置,引导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朴实优美的农村音乐教育中,触发着孩子们的内心感动和精神升华。支教老师也在陕南大山的怀抱里,在与留守儿童的心灵交流中完成了自我心理创伤的精神治愈。”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胡建礼认为,《远山花开》并不像以往类似题材一样,反映山村的贫穷和教育的落后,而是通过一名失去母亲的江苏支教老师和一个失去母亲的陕西乡村孩子的教学相长、互相救赎、情感治愈,重点表现乡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和心灵伤痛的问题,“这符合脱贫攻坚后乡村振兴的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一部有温度,接地气,情感真挚朴实,地域色彩浓厚,具有现实意义、文艺气息、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感人作品。”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协会会长黄军称自己观看该片时流了三次泪,“我也是农村山区出来的,小学一共才五年,我居然换了四所学校,初中我又换了三所学校,所以观影时感同身受,很感动”。影片的社会意义是唤醒大家关注山村儿童的教育问题,教育脱贫其实比物质脱贫更难。希望能把这样优秀的电影宣传推广出去,应该让更多的孩子看到。